槃匜
成語(Idiom):槃匜(pán yí)
發音(Pronunciation):pán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有才華,但沒有機會施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槃匜是古代的一種器皿,形狀像盆,但口較小。成語槃匜比喻有才華的人,卻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就像槃匜一樣,內涵豐富但表面看起來平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槃匜一詞通常用于形容有才華的人在某些環境中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可以用于諷刺或慰藉那些有才華但卻被限制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槃匜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中。莊子講述了一個宮廷樂師被限制在宮廷中演奏的故事。樂師有著卓越的才華,但無法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展示自己的音樂天賦。這個故事中的槃匜比喻了樂師的境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槃匜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表示有才華但無法施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槃匜,有著豐富的知識和才華,但卻被限制在一個小公司里。
2. 這位畫家是個槃匜,他的繪畫才華無法得到更多人的欣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槃匜比喻為一個裝滿寶藏的盆,但表面看起來平凡無奇。通過形象化記憶,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器皿的知識,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和藝術。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本書上的主人公就像一個槃匜,內心充滿了智慧和勇氣。
2. 初中生:他是我們班的槃匜,有著許多才藝,但卻沒有機會展示。
3. 高中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許多人都成了槃匜,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4. 大學生:我不想成為一個槃匜,我要努力爭取更多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