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包膜攣縮
發音(Pronunciation):bāo mó luán s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或事物由于害怕或緊張而出現心理上的收縮和抵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包膜攣縮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在面對困難、壓力或恐懼時,由于害怕或緊張而出現心理上的收縮和抵觸。這種心理狀態表現為思維受限、行動遲緩、膽怯退縮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包膜攣縮常用于描述人們在面對挑戰、壓力或陌生環境時的心理狀態。它可以用來描述個人、團隊或組織在工作、學習、競爭等方面的心理反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董仲舒傳》中有一則故事可以解釋包膜攣縮的意義。董仲舒是漢代著名的儒家學者,他在朝廷中擔任重要職位,但對于政治斗爭和權謀手段感到厭惡和抵觸。有一次,董仲舒的朋友問他為什么不參與政治斗爭,他回答說:“我怕包膜攣縮。”意思是他害怕自己在政治斗爭中會變得心胸狹窄、思維受限,失去了自己的原則和理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包膜攣縮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包膜”表示心理上的收縮,而“攣縮”表示抵觸和退縮。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新的工作環境中,他感到包膜攣縮,不敢主動與同事交流。
2. 面對困難,我們不能包膜攣縮,而是要積極面對挑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包膜攣縮”拆分為“包膜”和“攣縮”來記憶。將“包膜”聯想為心理上的收縮,而“攣縮”則表示抵觸和退縮。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包膜攣縮相關的成語、詞語和表達方式,如“畏首畏尾”、“退縮不前”、“膽怯不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害怕上臺演講,所以包膜攣縮,不敢大聲說話。
2. 初中生:考試前,我感到包膜攣縮,不敢相信自己能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面對未來的選擇,我有時會感到包膜攣縮,不知道該做出怎樣的決定。
4. 大學生:參加面試時,我感到包膜攣縮,不敢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