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梏
成語(Idiom):軟梏
發音(Pronunciation):ruǎn g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軟弱無能的束縛或限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軟梏這個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字“軟”表示柔弱、無力;第二個字“梏”指束縛、限制。整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在某種條件下被束縛或限制,無法自由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來形容某個人在某種環境或條件下受到限制、無法自由發展或行動的情況。可以用于形容個人、組織或者國家等不同層面的限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軟梏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國時期,當時有一位叫魯仲連的智者,他曾經在齊國當過官,但因為不滿齊國的腐敗和專制統治,他選擇離開。后來,魯仲連來到了趙國,并向趙國君主建議改革政治制度、提高國家實力。然而,趙國君主并不接受魯仲連的建議,反而將他軟禁在一所小屋中。魯仲連無法自由行動,但他并沒有放棄,而是利用軟禁的時間思考問題,最終創造了趙國的繁榮。因此,軟梏這個成語就是從魯仲連的經歷中衍生出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被 + 軟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創業夢想被家庭的責任軟梏住了。
2. 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被腐敗和官僚主義軟梏住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軟梏”這個詞與魯仲連的故事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被軟梏束縛的人,無法自由行動,但卻通過思考和努力克服困難,取得成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魯仲連的故事,以及他對政治和社會的影響。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羈絆”、“束縛”等,來擴展對限制和束縛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感到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家庭的軟梏。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社團的發展被財政問題軟梏住了。
3. 高中生(16-18歲):他們的愛情被家庭的壓力和社會觀念軟梏住了。
4. 大學生(19-22歲):我的創業計劃被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軟梏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