贗體
成語(Idiom):贗體
發音(Pronunciation):yàn t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贗體是指偽造的、假冒的東西。形容虛假、不真實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贗體一詞源自古代器物領域,原指偽造的藝術品或文物。后來引申為指偽造的事物或虛假的表面現象。贗體強調事物本質與外表的不符,是一種貶義詞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贗體常用于批評或諷刺某些事物的虛假、欺騙性質。可以用來形容假貨、假藥、假新聞、假笑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贗體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恭傳》中,描述了晉朝王恭的一次上表,他在表中夸大自己的功績,夸張其忠誠之心。后來有人評價說:“王恭之表,贗體也。”意思是王恭的表是虛假的,不符合實際情況。從此,“贗體”一詞開始被用來形容虛假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贗體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贗”和“體”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紀錄片是贗體的,完全不符合真實情況。
2. 他的微笑是贗體的,沒有一絲真誠。
3. 這個商品是贗體的,是假冒偽劣產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贗體”記憶為“假體”,將“假”字與“體”字聯系起來,表示虛假、偽造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成語的來源和發展,學習其他與“贗體”相關的成語,如“贗品”、“贗作”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笑聲聽起來像是贗體的,沒有真正的快樂。
2. 初中生:這篇文章的觀點太贗體了,完全沒有實際依據。
3. 高中生:這個政治家的演講充滿了贗體的宣傳口號,缺乏真實的政策支持。
4. 大學生:這個公司的廣告太贗體了,完全沒有實際產品的質量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