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
基本解釋
(1).不借用。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 仲尼 不假蓋於 子夏 ,護其短也。” 隋 王通 《中說·王道》:“子之家六經畢備,朝服祭器不假。” 阮逸 注:“不假借。”
(2).不需要;不憑藉。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三十八:“是以王鮪登俎,不假吞波之魚;蘭膏停室,不思銜燭之龍。” 宋 司馬光 《伏蒙留守相公賜示陪太師》詩:“相國火城光滿路,夜歸不假玉蟾圓。”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崖鹽》:“其巖穴自生鹽,色如紅土。恣人刮取,不假煎煉。” 魯迅 《華蓋集·補白一》:“但不以實力為根本的民氣,結果也只能以固有而不假外求的天靈蓋自豪,也就是以自暴自棄當作得勝。”
(3).確實;真的。
英文翻譯
1.truly
成語(Idiom):不假
發音(Pronunciation):bù ji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虛假,不假托,表示真實可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假是指言辭或事情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常用于否定句中,表示不是假的,是真實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用于強調事實真實,證明自己的觀點或表達對別人觀點的認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假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原文是“不假不倚,以求實之”。意思是指秦始皇在修建長城時,不依靠虛假的言辭,而是依靠實際行動來完成任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回答不假,我們可以相信他的話。
2. 這個消息不假,我親眼看到了。
3. 他的成績不假,他確實很努力學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不虛假”,表示真實可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真實性相關的成語,如“真假莫辨”、“真相大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答案不假,我相信他是正確的。
2. 初中生:這個新聞報道不假,我看過很多證據。
3. 高中生:這個實驗結果不假,數據經過多次驗證。
4. 大學生:他的觀點不假,有充分的理論支持。
5. 成年人:他的承諾不假,我相信他能夠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