膺臆
成語(Idiom):膺臆
發音(Pronunciation):yīng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膺臆指的是承受著別人的詆毀、誤解和冤屈,但能夠自持正義的胸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膺臆是由兩個漢字組成,膺意為胸懷,臆意為冤屈。膺臆的含義是指在遭受他人的詆毀、誤解和冤屈時,能夠保持正義的胸懷和心態,不受外界干擾而堅持自己的信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膺臆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面對不公正待遇時能夠保持冷靜和正義的態度。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能夠堅守自己的信念,不被外界的負面影響所動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膺臆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告子下》一文中。故事講述了孟子的弟子告訴孟子,有人對他進行了誹謗和攻擊。孟子告訴他,這是一種考驗,是用來檢驗他是否能夠承受詆毀和冤屈,同時保持正義和堅守自己的信念。這個故事傳承下來,成為了膺臆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膺臆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膺”和名詞“臆”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冤枉,但他總是能夠膺臆,保持積極的心態。
2. 面對誹謗和攻擊,她始終能夠膺臆,堅持自己的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膺臆”拆解成兩個部分來記憶。膺可以理解為胸襟,臆可以理解為冤屈。聯想到在承受冤屈和詆毀時能夠保持胸襟和正義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比如“忍辱負重”、“忍辱負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盡管我被同學們誤解了,但我要膺臆,堅持做正確的事情。
2. 初中生:面對老師的批評,我要膺臆,認真改正自己的錯誤。
3. 高中生:在競賽中受到不公正對待時,我要膺臆,相信自己的實力。
4. 大學生:在面試中被質疑時,我要膺臆,展現自己的能力和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