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樞
基本解釋
教化的樞機。《后漢書·王充王符仲長統傳論》:“如以舟無推陸之分,瑟非常調之音,不限局以疑遠,不拘玄以妨素,則化樞各管其極,理略可得而言與?” 明 宋濂 《虞文靖公像贊》:“手握化樞,人文昭明也。”
成語(Idiom):化樞
發音(Pronunciation):huà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改變局勢或轉變形勢的關鍵所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化樞意為改變事物發展的關鍵點。樞指門的軸心,化指改變。成語化樞形容一個能夠改變整個局勢或轉變形勢的關鍵所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個人或某個事物起到關鍵作用,能夠改變局勢或轉變形勢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關鍵的策略、方法或決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化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四年》中,原文為“化樞之地”。在古代戰爭中,樞是門的軸心,如果能夠掌握住門的軸心,就能夠打開或關閉門。因此,化樞就成了指改變局勢或轉變形勢的關鍵所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化樞的結構是一個動賓短語,其中化是動詞,樞是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場比賽中,他的進球是化樞之舉,改變了整個比賽的走勢。
2. 這個計劃是化樞,可以幫助我們改變目前的困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化樞與門的軸心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關鍵的軸心能夠打開或關閉一扇門,就像化樞能夠改變整個局勢或轉變形勢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改變局勢或轉變形勢相關的成語,如“改弦更張”、“翻云覆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10歲):他的發明在科學展覽中起到了化樞的作用。
2. 初中生(14歲):這個戰略是改變戰局的化樞。
3. 高中生(17歲):他的領導能力對整個團隊起到了化樞的作用。
4. 大學生(20歲):他的創新思維是推動行業發展的化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