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闕
基本解釋
以紫貝為飾的宮闕。本指 河伯 所居的龍宮水府,后用以形容壯麗的宮室。語出《楚辭·九歌·河伯》:“魚鱗屋兮龍?zhí)茫县愱I兮朱宮。” 南朝 齊 謝朓 《祀敬亭山廟》詩:“貝闕眡 阿宮 ,薜帷陰網(wǎng)戶。” 唐 李商隱 《利州江潭作》詩:“ 河伯 軒窗通貝闕,水宮帷箔卷冰綃。” 清 魏源 《秦淮燈船引》:“誰幻江城作蜃樓,誰化暑宵成貝闕。”參見“ 貝闕珠宮 ”。
成語(Idiom):貝闕(bèi què)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èi q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貧窮,一無所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貝闕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貝指貝殼,闕指宮闕,古代宮殿的門樓。貝殼是古代的貨幣之一,而宮闕代表富貴和權(quán)勢。貝闕的意思是貝殼代表財富,宮闕代表權(quán)勢,貝闕合在一起表示一無所有,非常貧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貧窮的程度非常嚴重,一無所有,沒有任何財富和權(quán)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王莽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王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著名政治家,他在位時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改革貨幣制度。他禁止使用黃金和銀子作為貨幣,而改用貝殼。人們紛紛將財產(chǎn)換成貝殼,結(jié)果導致貝殼貶值,人們的財富都化為烏有。因此,貝闕成為了形容極度貧窮的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貝闕由兩個字組成,貝和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生活過得非常艱苦,簡直是貝闕一般。
2. 這個家庭貧窮到了貝闕的地步,無法維持基本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貝闕記憶成“貝殼+宮闕”,意為貝殼和宮闕都沒有,表示一無所有,非常貧窮。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貝殼在古代的貨幣地位,以及王莽時期的改革措施和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家境貧困,生活像貝闕一樣。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國家經(jīng)濟崩潰,人民生活貧困到了貝闕的程度。
3. 高中生(16-18歲):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的摧殘,這個城市變得一片貝闕。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他因為賭博輸光了所有的財產(chǎn),現(xiàn)在過起了貝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