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本
基本解釋
指圖書經刪節以后印行的版本。 宋 樓鑰 《<通鑒總類>序》:“《資治通鑑》,不刊之書也, 司馬公 自言精力盡於此書,而士夫鮮有能徧讀者。始則以科舉而求簡便,世所傳節本,自謂得此足矣。” 孫犁 《秀露集·被刪小記》:“如果是‘節本’或‘潔本’,應在文前文后加以說明。”
英文翻譯
1.abridged edition; abbreviated version
成語(Idiom):節本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bě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節約使用資源,不浪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節省使用資源或財物,不浪費。強調合理使用資源,避免浪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生活中節約使用資源的場合,也可以用于商業活動中節約成本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郊祀志》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的是漢朝有位名叫張安世的官員,他在擔任京兆尹(相當于現在的市長)的時候,非常勤儉節約,把官府的開支減到了最低限度。后來,張安世的家人問他這樣做的原因,他回答說:“我這樣做是為了節本。節本就是節約的本錢,只有節約才能讓國家強大。”這個故事傳承下來,成為了人們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本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節”表示節約,第二個字“本”表示本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節本開始,提高資源利用率。
2.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企業要想生存發展,必須要節本降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生活中的實際例子結合來記憶這個成語。比如,想象自己在購物時,看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歡的衣服,但是價格很貴,這時候你可以告訴自己要“節本”,不要花太多錢,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節約資源相關的成語,比如“精打細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節本,不再亂花零花錢了。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從節本開始,保護環境。
3. 高中生: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企業要想生存發展,必須要節本降耗。
4. 大學生:我們要在學習上節本,合理規劃時間,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