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絜
基本解釋
公正廉潔。《漢書·翟方進傳》:“﹝ 方進 ﹞為相公絜,請托不行郡國。”
成語(Idiom):公絜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正廉潔,不私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絜是指官員廉潔公正,不貪污受賄,不為私欲所動。這個成語強調了官員應該以公正的態度對待公務,不受私利的干擾,為人民利益服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絜常用于描述官員的廉潔和正直,也可用于贊美他人的公正行為或者自我要求。可以在教育、政治和社會領域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禮記·曲禮上》。當時,公絜是指官員在處理公務時應該堅守正義,不被私欲所動。這個成語的意義逐漸演變成了官員的廉潔和公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絜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公”和“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個公絜的官員,深受人民的愛戴。
2. 做人要公絜,不能為了私利而違法亂紀。
3. 這個公司的領導非常公絜,從不接受賄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公絜的發音“gōng jié”與“公正廉潔”進行聯想,用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廉潔和公正相關的成語,如“廉潔奉公”、“明察秋毫”等,以豐富你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教我們要做一個公絜的小朋友,不欺負別人。
2. 初中生:作為學生干部,我要以公絜的態度對待每一項任務。
3. 高中生:在大學入學考試中,我們應該以公絜的心態對待考試,不作弊。
4. 大學生:作為未來的社會精英,我們應該做一個公絜的人,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