羸疾
成語(Idiom):羸疾(léi jí)
發音(Pronunciation):léi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身體虛弱,病弱無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羸疾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羸意為瘦弱,疾意為病痛。羸疾形容人的身體虛弱,病弱無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羸疾常用于形容身體狀況不好,精神萎靡,無法投入工作或學習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身體不適或疾病導致的虛弱無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羸疾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一年》中。故事講述了一位名叫胥靡的大臣因為身體羸疾,無法出使外國,于是他派遣了他的兒子胥母代替他去外國。這個故事表達了胥靡身體羸疾,無法親自出使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羸疾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形容詞羸修飾名詞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長期勞累,身體羸疾,無法堅持工作。
2. 這位老人年事已高,身體羸疾,每天只能依靠家人照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成語羸疾。可以想象一個人因為身體羸疾而瘦弱無力的樣子,將這個形象與成語羸疾聯系在一起,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羸弱不堪、羸病激愈等,來擴展對形容身體虛弱的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生病了,身體羸疾,不能陪我玩。
2. 初中生:考試前幾天,身體羸疾,無法集中精力復習。
3. 高中生:由于長時間熬夜學習,身體羸疾,需要調整作息時間。
4. 大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身體不再羸疾,變得健康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