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下捉壻
成語(Idiom):榜下捉壻(bǎng xià zhuō sū)
發音(Pronunciation):bǎng xià zhuō s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榜上考中進士,捉住壻人回家。比喻在一項競爭中成功,達到目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榜下捉壻是一個古代的典故,源自明代嘉靖年間的一個故事。據說,有一個貧窮的讀書人,他在科舉考試中考中了進士,成為了士人。然而,他的岳父卻不愿意讓他娶自己的女兒,因為他覺得讀書人家境貧寒,不能給女兒一個好的生活。于是,這個讀書人就在考試榜上,也就是在所有人面前,捉住了他的岳父,表示自己已經成功了,不再是貧窮的讀書人。這個故事后來就演變成了成語“榜下捉壻”,用來形容在一項競爭中成功,達到目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在競爭、考試或其他目標達成的場景中取得成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明代嘉靖年間的一個故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努力工作,終于榜下捉壻,成為了總經理。
2. 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終于在考試中榜下捉壻,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榜下捉壻”與成功的意義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眾人面前捉住了成功,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科舉考試相關的成語和典故,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和歷史。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班里努力學習,終于在期末考試中榜下捉壻,獲得了第一名。
2. 初中生:她一直在努力練習鋼琴,最近在音樂比賽中榜下捉壻,獲得了金獎。
3. 高中生:他經過多年的努力,終于在高考中榜下捉壻,被一所名牌大學錄取。
4. 大學生:她在大學期間積極參加各種比賽和活動,最終在就業市場中榜下捉壻,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