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拊
成語(Idiom):填拊
發音(Pronunciation):tián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行高尚、正直,不為個人私利而屈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填拊是由“填”和“拊”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填”是指填塞、填補,表示填滿某種空缺;“拊”是指拍打、擊打,表示用手拍打。合在一起,表示用手去填補空缺,比喻正直的人不為利益所動,以道義為準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品德高尚,不為個人私利而屈服的行為。可以用在贊美正直的人、批評貪圖私利的人等情境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來源于戰國時期的秦國。當時,秦國的大夫曾參與了一次會議,會上討論如何對待敵國的使者。有人建議殺掉使者以示威,但曾大夫堅決反對這種行為,主張應該以正義的方式解決問題。他說:“不可因私利而屈服,必須堅持正直的原則。”大家對他的正義立場表示贊賞,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誘惑時始終能夠填拊而來,不為私利所動。
2. 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他都能夠堅守填拊的原則,不屈服于任何誘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填拊與填補聯系起來,想象自己用手去填補一個空缺的形象,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品德高尚、正直相關的成語,例如“忠誠正直”、“廉潔奉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教導我們要勇敢地面對誘惑,像填拊一樣堅守正直的原則。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時刻保持填拊的品質,不為個人私利而放棄正義。
3. 高中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面臨各種考驗,但只有堅守填拊的原則,才能成為真正的正直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