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底
基本解釋
指盜賊的內應、內線。 唐 顏師古 《匡謬正俗》卷八:“問曰:諺云:‘賊無歷底中道回。’謂內應導引為‘歷底’,何也?答曰:按《周禮》有 狄鞮氏 掌譯蠻夷之言……此蓋謂譯導相因耳。今言外人未相練悉,不能來為賊盜,因籍當家有人導引,依其衝要孤虛,故謂之狄鞮也。俗語音訛,變言‘歷底’耳。”
成語(Idiom):歷底(lì dǐ)
發音(Pronunciation):lì d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歷史的底部,指探索歷史,了解事物的本質和真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歷底是一個比喻成語,用來形容通過深入研究歷史,了解事物的根源和本質。它強調了解歷史對于認識事物、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困難的重要性。歷底還可以表示對歷史事件、人物等進行全面了解,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現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歷底一詞通常用于學術研究、歷史教育、文化傳承等領域。它可以用來描述對歷史事件、人物、文化等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和結果。同時,歷底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醒人們要有全面的思考和了解,不要只看表面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歷底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戰國末期領導楚國與秦國作戰。在《史記》中,歷底一詞被用來形容項羽通過對歷史的研究和了解,認識到自己的軍隊在戰爭中的困難和問題,進而采取相應措施,最終獲得了勝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歷底的結構是“歷”和“底”兩個字組成的。其中,“歷”表示歷史,指過去的事情;“底”表示底部,指事物的本質和真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過研究歷史文獻,對這個時代的社會變革有了更加深入的歷底認識。
2. 只有掌握歷底,才能正確理解這個問題的本質和原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歷底”。可以想象自己站在歷史的底部,通過觀察和研究歷史的各個方面,來了解事物的本質和真相。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歷史感興趣,可以通過閱讀歷史書籍、參觀博物館等方式,進一步了解各個時期的歷史,加深對歷史的認識和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通過學習歷史,我們可以了解到祖國的發展歷程,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2. 初中生:歷史老師告訴我們要注重研究歷底,才能更好地理解歷史事件的背后原因。
3. 高中生:歷史課上,我們經常討論歷底問題,以便更好地理解歷史文化的演變和影響。
4. 大學生:歷底研究是歷史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深入研究歷史文獻和考古發現,我們可以還原歷史事實,探尋歷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