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屨
成語(Idiom):弊屨
發音(Pronunciation):bì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過時破舊的鞋履,比喻陳舊、落后的事物或觀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弊屨是由“弊”和“屨”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弊指缺點、毛病,屨指鞋子。弊屨合在一起,形象地比喻陳舊、過時的事物或觀念。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舊時代的觀念、制度、技術等不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弊屨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陳舊觀念或制度。比如可以用來形容某個行業的老舊管理模式,或者一個人思維僵化固執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張釋之傳》記載了“弊屨”這個成語的故事。據說,在西漢時期,張釋之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人,但他卻過著貧窮的生活,連一雙好鞋都沒有。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富翁,富翁看到張釋之的腳上穿著破舊的鞋子,就問他為什么不買一雙新的。張釋之回答說:“我腳上的鞋子雖然破舊,但還能穿,沒有必要買新的。”富翁聽后大為驚訝,稱贊他的節儉,還說他的鞋子是“弊屨”。從此以后,人們用“弊屨”來形容陳舊、過時的事物或觀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真是弊屨不堪。
2. 這家公司的管理模式已經過時了,是一副弊屨。
3. 這個行業的發展速度太慢了,被弊屨束縛住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弊屨”與“陳舊、過時的事物或觀念”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穿著破舊的鞋子走在時光的長河中,代表著陳舊的事物和觀念。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弊屨”相關的成語,如“守舊”、“守株待兔”等,進一步豐富對陳舊觀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玩具已經很舊了,都是些弊屨的東西。
2. 初中生:我們學校的圖書館設備老舊,真是一座弊屨。
3. 高中生:這個社會的一些觀念還停留在過去,真是一副弊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