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德
基本解釋
《莊子·天道》:“三軍五兵之運,德之末也。”后因以“末德”謂戰爭。 晉 陸機 《飲馬長城窟行》:“末德爭先鳴,兇器無兩全。師克薄賞行,軍沒微軀捐。”
成語(Idiom):末德
發音(Pronunciation):mò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德敗壞,道德淪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末德是由“末”和“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末”表示末尾、最后,“德”表示品德、道德。末德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的品德墮落到了極點,道德淪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末德一詞常用于形容那些道德敗壞、品行惡劣的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違法亂紀、不講道德的行為或者人。在口語和書面語中都可以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末德的故事并不多見,但據說這個成語源于古代的一位官員。這位官員在職位上表現得非常不道德,貪污受賄,不忠于國家和人民。因此,人們用“末德”來形容他的惡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末德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貪污受賄、不忠于國家,真是末德之人。
2. 他為了達到個人目的,不擇手段,完全是末德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末德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走到了生命的末尾,他的德行卻變得非常糟糕,道德淪喪了。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更深入學習末德這個成語,可以了解相關的成語故事和相關的道德觀念。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比如“品德敗壞”、“道德淪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偷了同學的零食,真是末德的行為。
2. 初中生:那個學生欺負弱小的同學,是末德之人。
3. 高中生:那個政府官員貪污受賄,完全是末德行為。
4. 大學生:他為了達到個人目的,不擇手段,完全是末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