馎饦
成語(Idiom):馎饦(bó tuó)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ó t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品行高尚,品德純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馎饦,古代用來祭祀神靈的食品。后來比喻人的品行高尚,道德純正,不染世俗之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用于贊美人的品德高尚,也可用于自謙自己的高尚品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外戚傳》中有關于馎饦的記載。相傳漢武帝時,有一位名叫皇甫謐的大臣,在朝廷中品行高尚,不受世俗之累。他的品德被人們稱為“馎饦”。后來,這個詞就被用來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德高尚,真是一個馎饦之人。
2. 他一直保持著高尚的品德,真是一位馎饦之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馎饦”與高尚的品德聯(lián)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祭祀神靈時,使用純凈的食品,表達了他高尚的品德。這樣的聯(lián)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其他與品德、道德相關的成語,如“德高望重”、“品德高尚”等。
2. 了解中國古代祭祀食品的文化和習俗。
3. 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了解更多關于高尚品德的描寫和贊美。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馎饦之人,要有高尚的品德。
2. 初中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努力成為一個馎饦之人。
3. 高中生:他的品德高尚,真是一個令人敬佩的馎饦之士。
4. 大學生:在現(xiàn)代社會,很多人追求物質利益,很難做到成為一個真正的馎饦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