愎諫
成語(Idiom):愎諫(bì jiàn)
發音(Pronunciation):bì j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固執地勸諫上級或長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愎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愎”意為固執、頑固,而“諫”意為勸諫、規勸。愎諫的含義是指固執地勸諫上級或長輩,不顧可能遭受的反對或懲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愎諫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為了堅持自己的觀點或價值觀,而不顧他人的反對或長輩的指導。這個成語常用于貶義,表示固執己見、不聽勸告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秦始皇巡游至巴蜀時,遇到一個名叫李斯的大臣,他毫不畏懼地對秦始皇提出了一系列的忠告和批評。由于李斯的直言不諱,秦始皇對他非常不滿,最終將他處以死刑。李斯因此成為愎諫的代表人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愎諫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愎諫,不聽取他人的建議。
2. 盡管他知道這么做是錯誤的,但他還是愎諫地堅持自己的決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愎諫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高山上,冒著風雨,固執地向下面的人勸諫,不顧一切地堅持自己的觀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學習其他與堅持、勸諫相關的成語,如“固執己見”、“一意孤行”、“勸諫如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聽從父母的建議,不要愎諫。
2. 初中生:我不同意班長的決定,但我不敢愎諫。
3. 高中生:他一直愎諫地堅持自己的觀點,最終導致了失敗。
4. 大學生:在面對權威時,我們應該勇敢愎諫,堅持自己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