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繮之馬
脫韁之馬(Tuō jiāng zhī mǎ)
發音(Pronunciation):tuō jiāng zhī m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失去控制的馬,比喻難以控制、不受拘束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脫韁之馬”源于《史記·李廣傳》中的故事。故事中,李廣是秦朝的一位將軍,他領兵在外征戰,一天,他的戰馬脫離了韁繩,李廣用盡方法都無法將其控制住。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比喻難以控制、不受拘束的人或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個人行為或事物失去控制,不受拘束,難以約束或控制的狀態。也可用于形容某種力量無法控制或抑制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脫韁之馬”的故事源于中國古代史書《史記》中的李廣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失去控制的馬會給人們帶來危險和困擾,因此,我們需要時刻保持自己的行為和情緒的控制,避免像脫韁之馬一樣失去控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脫韁之馬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脫韁”表示失去韁繩的狀態,“之”表示連接詞,“馬”表示動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管理混亂,就像一匹脫韁之馬,難以控制。
2. 他的脾氣像脫韁之馬一樣,經常失去控制。
3. 這個項目沒有明確的規劃,就像一匹脫韁之馬,無法預測其發展方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匹失去控制的馬在奔跑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同時,可以將“脫韁之馬”與失去控制、不受拘束的人或事物聯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無法無天”、“放任自流”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弟弟像一匹脫韁之馬,不聽話。
2. 初中生:他的創意像一匹脫韁之馬,無法控制。
3. 高中生:這個社會上存在著一些脫韁之馬,他們無視法律,破壞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