鵕鳥
成語(Idiom):鵕鳥(ēn niǎo)
發音(Pronunciation):ēn n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鵕鳥是指鴕鳥,比喻不飛自高,自命不凡,自負自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鵕鳥是一種大型鳥類,因其無法飛行而聞名。成語“鵕鳥”借用了鴕鳥的特點來比喻那些自負自滿、自命不凡的人。這些人自視甚高,不肯虛心學習,也不愿接受他人的意見或批評,總是自以為是,不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鵕鳥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自負自滿、目空一切的人。當我們遇到這樣的人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他們的態度和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鵕鳥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鵕鳥之志》。故事講述了一只鵕鳥自負自滿地認為自己的奔跑速度可以趕上飛行的鳥類,結果卻因為無法飛行而被其他鳥兒嘲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自負自滿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是“鵕鳥”,表示自負自滿的人;修飾部分是“不飛自高”,表示不肯虛心學習和接受批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自以為是,真是個鵕鳥。
2. 別跟他爭論了,他是個鵕鳥,根本不聽別人的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鴕鳥無法飛行的特點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鵕鳥自負自滿地在地面上擺出一副高傲的姿態,卻無法參與天空中的飛行。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鵕鳥”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寓言故事《鵕鳥之志》的內容,可以深入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并將其應用于日常生活中。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肯聽老師的指導,真是個鵕鳥。
2. 初中生:他總是自以為是,不肯接受同學的建議,真是個鵕鳥。
3. 高中生:有些學生在學習上自命不凡,不愿意向別人請教,簡直就是一群鵕鳥。
4. 大學生:他雖然成績優秀,但總是目中無人,真是個鵕鳥。
5. 成年人:有些人自負自滿,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見,真是一群鵕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