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
成語(Idiom):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
發音(Pronunciation):bìng rù gāo hu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疾病已經到了無法治愈的地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病入膏肓原指疾病侵入人體內臟,達到難以醫治的程度。后來引申為事情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事情已經無法挽回或解決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晉朝時期,有一位名叫孔融的文學家,他的父親生了重病。孔融找來了當時很有名的醫生,希望能夠救治父親。醫生檢查后,告訴孔融說:“你父親的病已經到了無法治愈的地步,就像病入膏肓一樣。”后來,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事情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病入膏肓的結構是“病”+“入”+“膏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的虧損已經病入膏肓,無法挽回了。
2. 他的犯罪事實已經被揭露,他的名聲病入膏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病入膏肓”聯想成病情已經進入人體內臟,達到無法治愈的地步。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疾病相關的成語,如“病從口入”、“病從口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的手機摔壞了,屏幕都碎了,已經病入膏肓了。
2. 初中生:我的數學成績一直很差,已經病入膏肓了,需要加倍努力。
3. 高中生:他的游戲成癮已經病入膏肓,對他的學習和人際關系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