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用
基本解釋
支付使用。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 平叔 請令州府差人自糶官鹽,收實估匹段,省司準舊例支用,自然獲利一倍以上。”《宋史·職官志五》:“雜物庫,掌受內外雜輸之物,以備支用。”《紅樓夢》第一○六回:“那管總的家人將近年支用簿子呈上, 賈政 看時,所入不敷所出,又加連年宮里花用,賬上多有在外浮借的。”
成語(Idiom):支用
發音(Pronunciation):zhī y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借用、使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支用是指借用、使用別人的東西或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支用常常指借用財物或資金,也可以指借用他人的技術或知識。這個成語強調了借用和使用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支用常常用來描述在經濟活動中借用資金或財物的行為。它也可以用來形容借用他人的知識或技術來完成某項任務。此外,支用還可以用來表示借用他人的力量或資源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十一年》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魯國大夫子貢向楚國借用了熊熊之火。子貢說:“火可以支用,豈不可以?”這個故事中的“支用”一詞,后來演變成了成語,用來表示借用和使用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支”和“用”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向銀行支用了一筆資金來擴大生產規模。
2. 這個項目需要支用一些專業人員的知識和經驗。
3. 他支用了朋友的幫助,成功完成了這個任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支用”理解為“借用”,并將其與借用財物、資金或借用他人的力量、知識聯系起來。可以通過制作關鍵詞卡片或使用記憶宮殿等記憶方法,幫助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借用、使用相關的成語,如“借雞生蛋”、“借花獻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可以支用你的鉛筆嗎?
2. 初中生:為了完成作業,他支用了圖書館的書籍。
3. 高中生:這個項目需要支用大量的資金和技術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