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膏肓之疾
發音(Pronunciation):gāo huāng zhī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病勢嚴重、無法醫治的疾病,也用來比喻社會或國家的嚴重問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膏肓是古代醫學對人體腹部的稱呼,疾病在膏肓之中,意味著病情嚴重且無法治愈。成語“膏肓之疾”形容疾病或問題嚴重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比喻社會或國家的嚴重問題,也可用于形容個人身體上的嚴重疾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戎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據說晉朝時期,王戎在擔任官職期間,對百姓的苦難漠不關心,只追求個人的享樂。有一天,王戎突然生了一種無法醫治的疾病,醫生說他的病是“膏肓之疾”,即病情嚴重到無法挽回的地步。王戎后悔不已,意識到自己以往的錯誤,但已經無法挽回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膏”、“肓”、“之”和“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社會的道德敗壞已經到了膏肓之疾的地步。
2. 他的身體狀況已經到了膏肓之疾,需要立即就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結構和發音進行聯想,例如將“膏肓之疾”聯想為“高黃之機”,并與疾病嚴重的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健康和社會問題相關的成語,例如“病入膏肓”、“弊病難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錯誤行為已經發展到了膏肓之疾的地步。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應該關注社會的膏肓之疾,共同努力改善。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國家的膏肓之疾需要全民共同努力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