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蕩蕩
成語(Idiom):空蕩蕩
發音(Pronunciation):kōng dàng d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空間或物體內部空無一物,沒有任何東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內部沒有填滿或裝飾,空無一物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來形容房間、場所或容器內沒有人或物的情況,也可用來形容某個地方或時間沒有活動或人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西游記》中。故事中,孫悟空帶領唐僧和他的三個徒弟前往西天取經。在一次路過的時候,他們來到了一個廢棄的廟宇。廟里空無一人,空氣中彌漫著荒涼和寂寞的感覺,唐僧感慨地說:“這里真是空蕩蕩的。”從此,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房間已經被人搬空了,現在空蕩蕩的。
2. 學校放暑假了,教室里空蕩蕩的,沒人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空蕩蕩”想象成一個空無一物的房間,或者想象成一個人站在一個空曠的地方,四周沒有任何東西。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空蕩蕩”相關的成語,如“空空如也”、“空空洞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教室里放假了,沒有同學,空蕩蕩的。
2. 初中生:游樂園早上人還不多,空蕩蕩的。
3. 高中生:放學后,校園里空蕩蕩的,只剩下幾個留校自習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