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柴毀骨立
發音(Pronunciation):chái huǐ gǔ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燒毀的房屋僅剩下柴火和骨頭,形容極度貧困或遭受嚴重損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柴毀骨立一詞源自于《左傳·成公十四年》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晉國的某位公子得罪了晉國的大臣,大臣對公子進行了報復,燒毀了公子的房屋,只留下柴火和骨頭。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房屋被完全毀滅,只剩下柴火和骨頭的情景,用來比喻極度貧困或遭受嚴重損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柴毀骨立一詞常用于描述貧困、破敗或遭受嚴重損失的情況??梢杂脕硇稳菀粋€人遭受巨大的打擊或損失后,一無所有的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地方經歷了戰爭、災難等,變得一片狼藉,一片廢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柴毀骨立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左傳·成公十四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柴毀骨立是一個四字成語,由“柴”、“毀”、“骨”、“立”四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火災把他的家燒得柴毀骨立。
2. 經歷了戰爭的洗禮,這個城市變得柴毀骨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柴毀骨立”與形象生動的火災場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下一棟房屋被燒毀,只剩下柴火和骨頭,這樣的形象會更加深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對柴毀骨立的理解,如“一窮二白”、“一貧如洗”等,這些成語都與貧困、破敗等相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昨天我家發生了火災,房子被燒得柴毀骨立。
2. 初中生:這個地方經歷了一場大地震,變得柴毀骨立,一片廢墟。
3. 高中生:他一夜之間破產了,家產全部損失,只剩下柴毀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