觝巇
成語(Idiom):觝巇
發音(Pronunciation):tí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動敏捷、迅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觝巇是一個古代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觝(tí)指的是犬類動物迅速奔跑的樣子,巇(xī)指的是山林中的小徑。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或動物在狹小的空間中迅速移動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觝巇多用來形容人或動物的行動迅速、敏捷。可以用在描述運動員比賽時的快速奔跑,或者形容人在狹小空間中靈活地移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觝巇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津侯列傳》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平津侯的人,他非常善于騎射,并且騎馬的速度非常快。有一次,他被派去追捕山中的野獸,他的馬在山林間奔跑時,顯得非常靈活迅速,猶如行走在山林中的小徑上一樣。因此,人們用觝巇來形容他的騎術和馬匹的速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觝巇是一個形容詞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運動員觝巇地穿過終點線,獲得了冠軍。
2. 獵犬觝巇地追逐著獵物,速度非常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觝巇拆解為“犬”和“山林小徑”的意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只獵犬在山林中迅速地奔跑,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速度和行動相關的成語,如“如風如燕”、“疾如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小明觝巇地跑到了學校門口。
2. 初中生(12-15歲):他觝巇地穿過人群,迅速到達了目的地。
3. 高中生(15-18歲):運動員觝巇地沖過終點,贏得了比賽。
4. 大學生及以上:他觝巇地翻越柵欄,逃離了追捕的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