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杅
成語(Idiom):焚杅
發音(Pronunciation):fén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焚杅指的是燒柴火,比喻舉火燒柴,也用來比喻燒紙燒書等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焚杅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是“燒柴火”,它的比喻意義是指舉火燒柴。在古代,人們用杅(yu)作為一種燃料,將杅堆成一堆并點燃,來取暖或者烹飪食物。因此,焚杅成語的意義也擴展為燒紙燒書等行為,表示毀壞或者消耗某些有價值的東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焚杅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毀壞或者浪費有價值的東西,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珍惜資源、破壞文化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人對書籍、文化遺產等的不尊重或者不重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焚杅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論語·陽貨》。故事中,孔子的學生陽貨因為不懂得珍惜書籍,將書燒了來取暖。孔子聽說后,對陽貨說:“焚杅而不燒書,亦不可。不修書則不知義,不知義則不足以言。”這個故事通過陽貨的行為告訴人們,不珍惜書籍就無法理解其中的價值和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焚杅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焚”表示燒,燃燒的意思;“杅”表示柴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焚杅燒書,毀壞了很多珍貴的文化遺產。
2. 他們把這些古籍當作寶貝,絕不會焚杅而不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在寒冷的冬天,為了取暖而燒柴火,然后想象柴火上有一本書,你決定不燒書,只焚燒柴火,這樣可以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焚膏繼晷”、“焚香頂禮”等,來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就像焚杅一樣毀壞了東西。
2. 初中生:有些人不懂得珍惜書籍,甚至焚杅燒書,這樣做是非常不對的。
3. 高中生:我們應該珍惜文化遺產,不要像焚杅一樣毀壞了它們。
4. 大學生:對于知識的獲取和傳承,我們不能焚杅不燒書,應該珍惜每一本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