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恤
成語(Idiom):慰恤(wèi xù)
發音(Pronunciation):wèi x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安慰和補償受到傷害或損失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慰恤是指對受到傷害或損失的人進行安慰、撫慰和補償。這個詞語強調了對他人遭受不幸的同情和關懷,表達了對受害者的關心和支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慰恤常用于官方機構、企事業單位等場合,用于向受傷害或損失的人提供安慰和補償。此外,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表示對他人不幸遭遇的關心和慰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慰恤”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九年》中,當時齊國的襄公去世,國人非常傷心。襄公的弟弟公子無忌為了安撫百姓的情緒,進行了一系列的安慰和補償,以慰藉人心。后來,人們就把這種安撫和補償的行為稱為“慰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慰恤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慰”是動詞,表示安慰;“恤”是名詞,表示補償。兩個字的結合表示對他人遭受不幸的安慰和補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將會對受災地區進行慰恤和救助。
2. 公司為員工提供了豐厚的慰恤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慰恤”拆分為“慰”和“恤”來記憶。其中,“慰”可以聯想到“安慰”,表示安慰他人;而“恤”可以聯想到“補償”,表示對他人進行補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慰恤”相關的成語,如“慰問”、“撫恤”等,進一步擴展對這一主題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到同學摔倒了,我去慰恤他,幫他擦干凈傷口。
2. 初中生:班里有同學家里出了事故,我們集資給他慰恤一下。
3. 高中生:學校組織了一次慰恤活動,為受災地區的人們捐款捐物。
4. 大學生:社團成員之間要相互慰恤,共同度過學業和生活中的困難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