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扈
成語(Idiom):苗扈(miáo hù)
發音(Pronunciation):miáo 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小國或小勢力的軍隊,也指雇傭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苗扈一詞源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原指戰國時期的小國苗人和扈人組成的軍隊。后來,苗扈被引申為指小國或小勢力的軍隊,也可指雇傭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勢力弱小的一方面對強大勢力的抵抗,或形容某個團體或個人拼命抵抗強大勢力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史書之一,記載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其中的《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了苗人和扈人組成的軍隊參與了戰斗,從而形成了“苗扈”一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是“苗”,第二個字是“扈”。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場戰爭中,小國的苗扈軍隊奮勇抵抗,終于打退了敵人的進攻。
2. 這個公司雇傭了一支苗扈隊伍,幫助他們保衛財產免受襲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苗扈”聯想成“小苗”和“扈從”,表示小國的軍隊或雇傭兵。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歷史,以及其他與戰爭、軍隊相關的成語,如“兵強馬壯”、“強弩之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小明在游戲中扮演了一個苗扈隊長,帶領小伙伴們一起抵抗敵人。
2. 小學生:歷史課上,老師講述了苗扈的故事,我明白了小國也能奮起抵抗強敵。
3. 中學生:小國的苗扈軍隊雖然實力不強,但他們通過智慧和勇氣成功擊退了強大的敵人。
4. 大學生:研究歷史時,我發現苗扈是戰國時期小國的代表,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奮勇抗敵。
5. 成年人:面對困境時,我們不能像苗扈一樣束手待斃,而是要勇敢面對,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