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藿
基本解釋
猶場苗。《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食我場藿。” 唐玄宗 《首夏花萼樓觀群臣宴寧王山亭回樓下又申之以賞樂賦詩》序:“衢尊意洽,場藿思苗。” 清 杜岕 《將之吳門述懷呈荔軒》詩:“場藿謝知己,松云豁肺肝。”參見“ 場苗 ”。
成語(Idiom):場藿 (chǎng huò)
發音(Pronunciation):chǎng h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對某種事物或情況的預測和判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場藿,古代稱藿為薇,薇是一種草本植物,生長在田間地頭,形狀矮小,葉片茂盛。古人通過觀察薇的生長狀態,來預測天氣和農作物的豐收情況。因此,場藿成語引申為人們對某種事物或情況的預測和判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場藿一詞常用于描述人們對未來事物的猜測和推測,特別是在沒有確切證據的情況下進行預判。可以用于討論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預測和判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藺相如的人,他是趙國的大夫。有一天,藺相如在趙國國君趙宣子面前,用薇草的生長狀態來預測國家的興衰。他說:“天下之事,猶薇草之于田也。”意思是說,天下的事情就像薇草對田地的作用一樣。這個故事被后人傳頌,成為了“場藿”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場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一番場藿。
2. 這個經濟學家憑借他的場藿,成功預測了市場的走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以“薇草生長”作為記憶場景,將“場藿”與薇草的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成語的用法和故事,可以閱讀相關的成語典故和成語故事集。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明天的天氣進行了一番場藿,覺得會下雨。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對未來的職業進行場藿,我覺得我將來可能會成為一名醫生。
3. 高中生:我對今年的高考成績進行了一番場藿,覺得自己可能會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在選課之前,我對各門課程的難度和興趣進行了一番場藿,最終選擇了心儀的課程。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幫助你全面了解和掌握成語“場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