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篦
成語(Idiom):象篦(xiàng bì)
發音(Pronunciation):xiàng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言辭刻薄、尖酸刻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象篦一詞中的“象”指的是古代的一種樂器,形狀像篦子,用于刮擊樂器以發出聲音。這個成語比喻言辭尖刻、刻薄,形容說話或寫文章時用詞刻薄尖酸,傷人自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象篦一詞多用于形容人的言辭尖刻、刻薄,可以用于描述爭論、辯論、批評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象篦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的故事。故事中,主父偃是秦國的一位宰相,他的才智出眾,但性格刻薄,喜歡用尖酸刻薄的言辭來傷人。因此,后人就用“象篦”來形容言辭尖刻、刻薄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象篦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話總是像篦子一樣尖酸刻薄,讓人很難接受。
2. 在辯論中,他用了一些象篦般的言辭來攻擊對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象篦這個樂器的形狀,想象樂器的聲音尖銳刺耳,與言辭尖刻的意義相對應,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象篦相關的成語,如“象箸”、“鶴發童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話就像象篦一樣刺耳,讓人很傷心。
2. 初中生:老師講評時總是用象篦一樣的話來批評我們,讓人很難受。
3. 高中生:這位作家的文章總是充滿了象篦般的尖刻之詞,令人不敢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