讬陀
基本解釋
蒙古語。國老。《元史·塔本傳》:“﹝ 塔本 ﹞父 宋五設 託陀,託陀者,其國主所賜號,猶 華 言國老也。”
成語(Idiom):讬陀
發音(Pronunciation):tuō t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心思、意愿或行動迅速敏捷,不拖延或猶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讬陀是一個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的“讬”是古代指手足急速奔跑的動作,而“陀”則表示迅速。讬陀的意思是形容人的思維和行動迅速敏捷,不拖延或猶豫。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決斷力強,行事果斷,不拖泥帶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讬陀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景,特別是形容那些迅速行動、果斷決策的人。例如,你可以用它來形容一個領導者在緊急情況下迅速作出決策,或者形容一個學生在考試中迅速解答問題。此外,讬陀也可以用來鼓勵他人迅速行動,不猶豫不拖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讬陀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具體的故事,它是根據古代人們對手足奔跑的形象進行比喻而來的。古代人們認為,奔跑時手足迅速地動作,可以幫助人們迅速逃離危險,或者迅速達到目的地。因此,讬陀這個成語就形容人的思維和行動迅速敏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讬陀是一個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反應真是讬陀,一眨眼的功夫就解決了問題。
2. 領導者需要有讬陀的決斷力,才能在緊急情況下做出正確的決策。
3.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迅速的反應能力是公司成功的關鍵之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讬陀這個成語,你可以將它與迅速的動作關聯起來。想象一個人在追逐時,手足迅速地奔跑,這種形象可以幫助你記住讬陀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讬陀類似的成語,例如“奔馬如飛”、“風馳電掣”等。這些成語都與迅速行動有關,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小明跑步非常快,他的速度就像讬陀一樣。
2. 初中生(13-15歲):面對困難,我們應該像讬陀一樣迅速行動,不拖延。
3. 高中生(16-18歲):在考試中,我們需要像讬陀一樣迅速思考,快速解答問題。
4. 大學生(19-22歲):創業需要具備讬陀的能力,迅速行動才能抓住機遇。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在職場中,我們需要有讬陀的思維和行動,才能應對快速變化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