袷衣
成語(Idiom):袷衣(jiá yī)
發音(Pronunciation):jiá y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袷衣是指雙層衣物,比喻言行一致,沒有虛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袷衣由兩層衣物組成,內外相連,形成一個整體。比喻人的言行一致,沒有虛偽,真實可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袷衣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言行一致,真實可信。也可以用來批評虛偽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袷衣的故事起源于戰國時期的齊國。齊國有一位叫孟嘗君的貴族,他非常注重自己的儀表和言行。有一次,孟嘗君穿著一件袷衣去拜訪齊國的君王,君王聽說孟嘗君的袷衣非常貴重,就想要得到它。于是君王命人偷走了孟嘗君的袷衣,但孟嘗君并沒有生氣,他只是笑著說:“我已經把袷衣的內層給君王了。”這個故事流傳下來,袷衣就成了形容說話和行動一致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袷衣是一個名詞成語,由兩個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言行一致,真實可信,真是一位袷衣的人。
2. 這個政治家總是講真話,他是個袷衣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袷衣的結構來記憶這個成語。袷衣由兩層衣物組成,形成一個整體,可以想象成一個人的言行一致,真實可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袷衣相關的成語,例如“袷袢同袍”、“袷袢之識”等。這些成語都與袷衣有關,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袷衣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袷衣的人,從來不說謊話。
2. 初中生:老師教育我們要言行一致,要做一個袷衣的人。
3. 高中生:在這個虛偽的社會里,很難找到一個真正的袷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