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促
成語(Idiom):卑促(bēi cù)
發(fā)音(Pronunciation):bēi c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態(tài)度謙卑、言行謹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卑促是由形容詞“卑”和動詞“促”組成的成語。卑指低下、謙虛,促指迅速、謹慎。卑促表示一個人的態(tài)度謙虛,言行謹慎,不敢放肆或傲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卑促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某種情境下表現出的謙虛和謹慎。比如在與上級交流、面對長輩、處理重要事務時,我們應該保持卑促的態(tài)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記載了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齊國公子糾意欲謀反,他的臣子魏舒得知后,立即上書齊國君主,勸諫他放棄謀反。魏舒的上書極其謙卑,他說自己“卑而促進”,意思是自己地位低微,但卻迅速進諫。后來,人們就用“卑促”來形容謙虛和謹慎的態(tài)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的聚會上一直保持卑促的態(tài)度,沒有過多發(fā)言。
2. 她在面對困難時,總是能保持卑促的心態(tài),不輕言放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卑促”兩個字分別與“謙虛”和“謹慎”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卑促的意思就是在態(tài)度上表現出謙虛和謹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卑促相關的成語,如“卑禮待人”、“卑躬屈膝”。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在比賽中取得了好成績,但他并沒有驕傲,而是保持了卑促的態(tài)度。
2. 初中生(13-15歲):面對老師的批評,他沒有生氣,而是卑促地接受教訓。
3. 高中生(16-18歲):在面試時,她表現得很卑促,虛心聽取了面試官的建議。
4. 大學生(19歲以上):他在實習期間一直保持卑促的態(tài)度,虛心向前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