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桀
基本解釋
亦作“ 邦杰 ”。《詩·衛風·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鄭玄 箋:“桀,英桀,言賢也。” 孔穎達 疏:“杰者,俊秀之名人。”后因以“邦杰”指國中俊秀杰出的人才。 漢 焦贛 《易林·謙之師》:“邦桀載役,道至 東萊 。百僚具舉,君王嘉喜。” 唐 宋之問 《范陽王挽詞》之一:“賢相稱邦杰,清流舉代推。” 唐 岑參 《故仆射裴公挽歌》之一:“盛德資邦杰,嘉謨作世程。”
邦桀(bāng jié)
發音:bāng jié
基本含義:指國家或政權衰落、敗壞的現象。
詳細解釋:邦桀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邦指的是國家或政權,桀指的是腐敗、敗壞。邦桀一詞多用于形容一個國家或政權由于貪腐、內亂、統治無道等原因而走向衰落和滅亡的現象。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出一個國家或政權的腐敗和墮落,給人以警示和反思的意義。
使用場景:邦桀這個成語多用于描述一個國家或政權的衰敗現象,可以用來談論歷史上的政治災難、國家衰落、統治者的腐敗等話題。同時,邦桀也可以用于形容個人的腐敗和敗壞,比如形容一個人在職業生涯中敗壞了自己的聲譽等情況。
故事起源:邦桀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歷史傳說。相傳,在中國古代的春秋時期,有一個叫做桀的人成為了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統治期間,荒淫無道,腐敗敗壞,最終導致了夏朝的滅亡。因此,人們用“邦桀”來形容一個國家或政權的衰敗和滅亡。
成語結構:邦桀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字組成。邦指的是國家或政權,桀指的是腐敗、敗壞。這個成語結構簡單明了,容易理解和記憶。
例句:
1. 這個國家的統治者已經沉迷于享樂,整個國家正一步步走向邦桀之路。
2. 這位官員貪污受賄,敗壞了自己的形象,真是個邦桀之徒。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邦桀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國家或政權的統治者沉迷于享樂、貪腐腐敗的形象,從而記住邦桀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可以通過編寫例句和多次復習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如果想進一步了解邦桀這個成語,可以學習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如中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帝、腐敗政權的興衰等。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與政治腐敗相關的成語,如“昏庸無道”、“貪污腐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這個國家的統治者貪污受賄,讓整個國家走上了邦桀的道路。
中學生:歷史上有許多邦桀的政權,他們的統治導致了國家的衰敗和滅亡。
大學生:那個官員的貪污腐敗行為讓他成為了一個邦桀之徒,徹底敗壞了自己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