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歷
基本解釋
宋 時官署印發給納鹽亭戶的取錢憑證。《續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二年》:“壬戌,詔 浙東 提舉監司體訪 浙西 提舉 薛元鼎 措置印給亭戶納鹽手歷式樣,將合支本錢盡數稱下支給,毋致積壓拖欠。”《續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二年》:“先是 元鼎 印給手歷,徧給亭戶,令賫歷就稱下支錢,至是復令 浙東 行之。”
成語(Idiom):手歷
發音(Pronunciation):shǒu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手中的日歷,指自己掌握時間,合理安排和利用時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手歷是由手和歷組成的成語。手指代個人,歷指歷法、日歷,合起來表示個人掌握時間的能力和行動。手歷成語意味著能夠合理安排時間,高效利用時間的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手歷常用于描述一個人能夠有效地安排時間,不浪費時間的能力。可以用于鼓勵他人合理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自律、有條理的生活方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手歷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具體的故事,它是由手和歷兩個字組成的,形象地表達了個人掌握時間的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手歷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都按時完成工作任務,真是一個手歷。
2. 她總是能夠高效利用時間,看起來像個手歷一樣。
3. 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他的手歷能力非常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手的形狀和日歷的形狀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個人掌握時間的能力。可以想象一個人手中拿著一個日歷,合理安排時間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時間管理相關的知識和技巧,如如何合理規劃日程安排、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等。還可以學習其他與時間相關的成語,如抓緊時間、分秒必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要像一個手歷一樣合理安排我的學習時間。
初中生:我的時間管理能力還需要提高,我想成為一個手歷。
高中生:作為一名高中生,我們需要像手歷一樣合理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每一分鐘。
大學生:大學生活很忙碌,需要有一個好的手歷能力來平衡學習和社交活動。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需要像手歷一樣高效利用時間,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