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惠方
基本解釋
宋太宗 太平興國 三年,官修藥方百卷,名曰《太平圣惠方》。后借以指靈驗有效的藥方。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疽陰陽證》:“ 洪景盧 所載, 時康祖 病心痔,用《圣惠方》治腰痛,鹿茸、附子藥服之而差。”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一天來好事里頭藏,其間也沒甚諸般丸散,寫著箇專治相思的‘圣惠方’。”
英文翻譯
1.holy benevolent prescription
成語(Idiom):圣惠方
發音(Pronunciation):shèng huì f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或事物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仁慈的行為,對人民有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圣惠方是由“圣惠”和“方”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圣惠”指賢明和仁慈的行為,“方”表示對人民有益。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仁慈的行為,對人民有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圣惠方常用于贊美有德行、有貢獻的人或事物。可以用來形容領導者關心民生、為人民謀福利的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公益組織為社會做出的貢獻,以及個人在幫助他人時展現出的仁慈和善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衍傳》中有一則關于“圣惠方”的故事。據說,王衍是晉朝時期的一位官員,他為人仁慈、聰明睿智,深得人民的敬愛。有一次,王衍聽說有人在市場上倒賣貴重的貨物,他立即下令查封了這些貨物,并將它們分發給貧困的人們。這個故事傳揚開來,人們開始用“圣惠方”來形容王衍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圣惠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者應該以圣惠方的行為來關心民生。
2. 這個公益組織為社會做出了很多圣惠方的貢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圣惠方”拆分為“圣+惠+方”,其中“圣”表示高尚的品德,“惠”表示仁慈的行為,“方”表示對人民有益。可以將這三個字分別與其含義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仁慈和高尚品德相關的成語,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仁者無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老師總是對我們很關心,她是一個圣惠方的人。
2. 初中生:公益組織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提供了教育支持,他們的行為真是圣惠方啊!
3. 高中生:領導者應該以圣惠方的態度來對待民生問題,為人民謀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