訖糴
基本解釋
終止糴糧,囤積糧食不發。《穀梁傳·僖公九年》:“毋壅泉,毋訖糴。” 范寧 注:“訖,止也。謂貯粟。”
成語(Idiom):訖糴
發音(Pronunciation):qì d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情到了最后一刻或末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訖糴由兩個漢字組成,訖意為結束,結束的時候;糴意為糧食的最后一次檢查。訖糴的基本含義是指事情到了最后一刻或末尾。它常用來形容事情進行到最后階段,或者表示某件事情即將結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訖糴常用于形容一些事情進行到了最后一刻或末尾的情況。比如,考試的最后一題可以說是考試的訖糴;一個人工作了多年,即將退休也可以說是他工作的訖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訖糴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在古代,農民們在收割莊稼后,需要將糧食進行最后一次檢查,確保質量。這個過程被稱為“糴糧”。后來,人們將這個過程與事情到了最后一刻或末尾的情況聯系起來,形成了成語“訖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訖糴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考試的最后一題是考試的訖糴。
2. 他的退休是他工作多年的訖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訖糴與最后一刻或末尾聯系起來,形成聯想。可以想象在一場比賽中,最后一秒鐘的沖刺就是比賽的訖糴。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其他與“結束”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學習。比如,成語“終止”、“告一段落”等都與結束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是學期的訖糴,我們要好好放松一下。
2. 初中生:比賽的最后一分鐘是比賽的訖糴,我們要全力以赴。
3. 高中生:高考即將到來,這是我們學業的訖糴,我們要全力以赴,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