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迮
成語(Idiom):排迮
發音(Pronunciation):pái z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排斥、阻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排迮原指清代官員驅逐、阻擋人民的行為,后來泛指排斥、阻擋他人。成語中的“迮”字,意為阻擋、攔截,表示拒絕或限制他人的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用于描述某人或某個團體對他人的排斥或阻擋行為,也可以用于形容某種情況下的阻礙或限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末年,當時明朝政府為了阻止遼東人民南下,派遣了大批官兵在遼東地區設置了許多關卡和堡壘,對遼東人民進行排斥和阻擋,以保護中原地區的穩定。這種行為被稱為“排迮”,后來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排迮別人的意見,不肯聽取其他人的建議。
2. 這個團隊排迮了那個新成員,不讓他參與項目的討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排迮”拆分為“排”和“迮”兩個部分來記憶。其中,“排”可以聯想為排斥、拒絕,而“迮”可以聯想為阻擋、限制。這樣一來,就可以將這個成語的含義記憶下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排迮”相關的成語,例如“排山倒海”、“排除萬難”等,以擴大你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排迮了我去玩的要求,讓我先完成作業。
2. 初中生:班級里的一些同學總是排迮新來的同學,不讓他們加入活動。
3. 高中生:政府為了保護環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排迮污染企業的發展。
4. 大學生:社團里的一些成員排迮了其他成員的提案,導致項目無法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