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
基本解釋
(1).行走時兩腳間的距離。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以萬里為一步,以千歲為一朝。”《朱子語類》卷二:“只似在圓地上走,一人過急一步,一人差不及一步,又一人甚緩,差數步也。”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馬兒往西行,坐車兒往東拽,兩口兒一步兒離得遠如一步也。”
(2).謂步伐一致。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八:“收拾行李,一步地都行上,兩口兒眉頭暫開放。”
(3).指某一地步、境地或事務的某一段。《景德傳燈錄·靈龕禪師》:“出處非千佛,春來草自清,問碌碌地時如何?試進一步看。” 宋 真德秀 《西山語錄·日至月至》:“ 孟子 教人只云養心莫善於寡欲, 周子 又進一步教人曰:‘由寡以至於無, 顏子 三月不違者,已到無欲之地。’”《兒女英雄傳》第二回:“我的意思,總等他進一步,功名成就,纔給他提親呢。”《紅樓夢》第七十回:“我們每日每人臨一篇給他,搪塞過這一步兒去就完了。” 毛澤東 《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第六章第三節:“要從這種斗爭中去肅清公開的或隱藏的漢奸勢力;要做到這一步也只有依靠民眾的力量。”
(4).長度名。歷代不一,如 周 以八尺為一步, 秦 以六尺為一步,后亦以五尺為一步。《禮記·王制》:“古者以 周 尺八尺為步,今以 周 尺六尺四寸為步。” 孔穎達 疏:“古者八寸為尺,今以 周 尺八尺為步,則一步有六尺四寸。”《新唐書·突厥傳上》:“ 后魏 筑長城,議者以為人治一步,方千里,役三十萬人。”
(5).中醫運氣學說以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為“一步”。《素問·六微旨大論》:“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 王冰 注:“一步,凡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
英文翻譯
1.single-step
成語(Idiom):一步
發音(Pronunciation):yī b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一步表示一個動作或行為的距離,也可以指代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或關鍵時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步常常用來形容某個行動或決策的重要性和關鍵性。它強調在某個特定的情況下,一個小小的動作或決定可以帶來巨大的變化和影響。一步也可以表示一個過程中的關鍵時刻,需要謹慎對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步可以用來描述各種決策、行動或轉折點的重要性。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境,如工作、學習、人際關系等。例如,在工作中,一個合適的一步決策可以改變整個項目的走向;在學習中,一步正確的答案可以幫助你解決整個問題;在人際關系中,一個恰當的一步舉動可以改善你和他人的關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步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寓言故事《馬丁猴子摘桃》。故事中,一只猴子想要摘到樹上的桃子,但是桃子離地很高,猴子無法直接夠到。于是猴子想到了一個辦法,他站在一只馬背上,通過“一步”跳到了樹上,成功摘到了桃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有時候只需要邁出一小步,就能夠解決問題或取得成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步由“一”和“步”兩個字組成,其中,“一”表示一個,表示數量,而“步”表示行動或距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成功來自于他在關鍵時刻邁出的一步。
2. 你要謹慎考慮每一步的決策,因為每一步都可能影響到整個項目的進展。
3.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只需要往前邁出一步,就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寓言故事《馬丁猴子摘桃》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只猴子站在馬背上,通過“一步”跳到了樹上摘桃子的情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和理解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一步”相關的成語,如一步登天、一步一個腳印等,可以進一步擴展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努力學習,希望能夠一步一步地提高成績。
2. 初中生:在面對選擇專業的時候,我們要謹慎考慮,因為這關系到我們未來的發展,一步走錯可能會影響整個人生。
3. 高中生: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轉折點,我們要在備考中每一步都認真對待,爭取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我們要在求職過程中每一步都謹慎選擇,爭取找到理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