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茬
破茬(pò chá)
發音:pò chá
基本含義:破茬是一個形容詞,指的是農田或莊稼因連續種植同一作物而土壤貧瘠、產量下降,無法繼續種植的狀態。也可用來比喻某個領域或行業的發展遇到瓶頸,無法再取得進展。
詳細解釋:破茬一詞源于農田種植,當農田連續種植同一作物多年后,土壤中的養分會逐漸耗盡,導致產量下降。這時就需要進行茬口的翻耕,即將土壤翻動,使其重新變得肥沃。因此,破茬一詞也用來比喻在某個領域或行業中,長期的單一發展模式會導致進展停滯,需要進行創新和改革。
使用場景:破茬可以用來形容農田的狀態,也可以用來比喻某個領域的發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破茬來形容某個行業或領域長期停滯不前,需要進行改革創新的情況。
故事起源:破茬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的記載中。當時,魯國的農田連續種植同一作物多年,導致土壤貧瘠,莊稼收成不好。于是,魯國國君向晉國求助,晉國的國君派遣了一個農業專家前往魯國,提出了破茬的方法,即翻耕土壤,使其重新變得肥沃。從此以后,破茬一詞就開始用來比喻某個領域或行業的發展遇到瓶頸,需要進行創新和改革。
成語結構:破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破”是動詞,表示破壞、打破的意思;“茬”是名詞,表示農田的一片地或一段時間。
例句:
1. 這個行業已經連續幾年沒有新的突破了,真是陷入了破茬的狀態。
2. 這片農田已經連續種植同一作物多年,已經到了需要破茬的時候了。
3. 那個企業一直按部就班地發展,沒有進行創新,現在已經陷入了破茬的境地。
記憶技巧:可以將破茬的發音“pò chá”與“破土而出”的發音“pò tǔ ér chū”進行聯想。破茬與破土的發音相似,也都表示打破、破壞的意思。通過聯想,可以更容易記住破茬的含義。
延伸學習:破茬的意思與“改弦更張”、“革故鼎新”等成語有一定的關聯,可以進一步學習這些成語,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片農田已經連續種植同一作物多年了,應該破茬一下,換種新的作物。
2. 初中生:這個行業已經停滯不前了,需要進行破茬式的創新和改革。
3. 高中生:這個社會某些領域的發展已經陷入了破茬的狀態,需要進行結構性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