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軀碎首(mí qū suì shǒu)
發音(Pronunciation):mí qū suì s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糜軀:身體被糟蹋;碎首:頭顱被打碎。形容人被殘害至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糜軀碎首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被虐待或殘害至死的慘狀。糜軀指身體被糟蹋,碎首指頭顱被打碎。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戰爭、暴力等造成的極端暴行,形容受害者遭到非人道的對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文學作品、歷史描述和口語中,用來形容極其殘忍的場景或人們對殘酷現實的抱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糜軀碎首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叫糜竺的人。糜竺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將領,曾經在戰場上表現出色。然而,他在曹操的統治下被迫投降,并被曹操囚禁。最終,糜竺被曹操殺害,頭顱被打碎,身體被糟蹋至死。這個悲慘的故事成為了后來糜軀碎首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糜軀碎首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意象相近的詞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說描寫了戰爭中無辜人民的糜軀碎首,令人心碎。
2. 歷史上有許多英勇的將領,在保衛國家的戰斗中,不惜糜軀碎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身體被糟蹋,頭顱被打碎的場景,以此來聯想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上的一些殘酷戰爭,了解受害者的遭遇和人們對于戰爭暴行的反思。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聽說過一本關于歷史的書,里面有寫到糜軀碎首的故事,好可怕啊!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在歷史課上講了一個關于糜軀碎首的故事,讓我對戰爭有了更深的理解。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小說描寫了戰爭中無辜人民的糜軀碎首,讓我對人性的黑暗有了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