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帙
基本解釋
亦作“ 鉅帙 ”。大的書套。因以為大部頭書籍的代稱。 清 方宗誠 《<桐城文錄>序》:“然而,文勝則質喪,巨帙重編,而於事理無關切要,徒亂學者之耳目,紛后人之心志。”
成語(Idiom):巨帙(jù zhì)
發音(Pronunciation):jù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書籍或文件非常繁多龐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巨帙是由“巨”和“帙”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巨”表示龐大、巨大,“帙”表示書籍、文件。巨帙形容書籍或文件非常繁多龐大,數量巨大到難以計數的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巨帙一詞常用于形容文件或書籍數量龐大、繁多的場景。可以用來描述圖書館中的藏書量、辦公室中的文件堆積、學生的課外閱讀量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巨帙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記錄了齊國大夫子貢拜訪孔子的故事。子貢問孔子學問的廣博,孔子回答說:“不敢稱巨帙,但是我讀過的書足夠填滿一間屋子。”這個故事表達了孔子淵博的學問和廣泛的閱讀量,從而形成了巨帙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巨帙屬于形容詞短語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圖書館的藏書量真是巨帙,無論什么書都能找到。
2. 他的辦公室里堆滿了巨帙般的文件,翻找起來非常麻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巨帙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巨大的帙(書籍)堆在一起,形成龐大的巨帙,以此來聯想成“書籍龐大繁多”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巨帙相關的成語,如“巨著”、“巨獻”等,以擴展對于書籍或文件數量龐大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家的書架上擺滿了巨帙般的故事書。
2. 中學生(12-18歲):這個學校的圖書館有一座巨帙,無論什么書都有。
3. 大學生(18歲以上):我正在閱讀一本巨帙般的歷史著作,內容非常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