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徊
成語(Idiom):遲徊(chí huái)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hu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遲延不前,猶豫不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行動遲緩,猶豫不決,不敢決斷或拖延時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做決定或行動時猶豫不決,缺乏果斷。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時間上拖延,不按時完成任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遲徊”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七年》中,原文是“遲徊惡有成名者”(意為遲延惡有成名之人)。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演化成了形容一個人行動遲緩,猶豫不決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形容詞“遲”和動詞“徊”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遲徊不前,無法做出決定。
2. 在重要的事情上,不要遲徊猶豫,要果斷行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遲徊”與“遲疑”聯想在一起,兩個詞語的發音相似,意思也相近,都表示猶豫不決。可以通過聯想“遲徊”的意思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猶豫不決、遲緩行動相關的成語,如“猶豫不決”、“拖泥帶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遲徊在走廊上,不知道該去哪里。
2. 初中生(13-15歲):我遲徊著是否要參加這次比賽。
3. 高中生(16-18歲):她遲徊著是否要選擇文科還是理科。
4. 大學生(19-22歲):他遲徊了很久,最終還是決定出國留學。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