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黷
成語(Idiom):鄙黷
發音(Pronunciation):bǐ 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鄙黷指責、譴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鄙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鄙意為輕視、看不起,黷意為責備、譴責。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對某人或某事的嚴厲譴責和指責,表達了對其不屑和鄙視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鄙黷常用于書面語和正式場合,用來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的強烈譴責和不屑。例如,可以用于對不道德行為的譴責、對無知行為的批評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李壽傳》中記載了一個關于鄙黷的故事。相傳,漢朝時期,李壽是一位有德行和才能的官員,但他因為直言敢諫而得罪了當時的權臣,被貶為太原太守。在太原任職期間,李壽對百姓非常寬厚,深得人民的愛戴。然而,權臣得知后非常嫉妒,于是派人上書皇帝,誣陷李壽貪污受賄。皇帝看到信后,決定調查此事,但是他對李壽有深厚的信任,因此并不相信李壽會犯下這樣的錯誤。最后,皇帝下令將上書的人逮捕,并對他進行鄙黷,以示對李壽的支持和信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鄙黷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鄙和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品行不端而受到了公眾的鄙黷。
2. 這位作家因為抄襲他人的作品而受到了評論界的鄙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被眾人圍在中間,大家紛紛指責和譴責他,形成了一個“鄙黷”的場景。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鄙黷的故事和相關的成語,可以進一步學習如何在適當的場合使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因為欺負同學而受到了老師的鄙黷。
2. 初中生:這位運動員因為興奮劑問題被禁賽,受到了體育界的鄙黷。
3. 高中生:這位政治家因為貪污腐敗被群眾所鄙黷。
4. 大學生:這個公司因為不負責任的行為而受到了消費者的鄙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