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應弦而倒
發音(Pronunciation):yìng xián ér d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對外力或外界環境的影響非常敏感,像弦一樣隨之變動或動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源自《莊子·外篇·應帝王篇》中的一句話:“人之應物也,不可勝應也,不可不應也?!币馑际侨藢τ谕饨绲挠绊?,應該像琴弦一樣隨之變動,而不可勝過或不可不變。后來,這個成語演變為“應弦而倒”,形容人對外力的反應非常敏感,像琴弦一樣隨之變動或動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人的心思、態度或立場非常柔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改變。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對某種事物或觀點的態度很容易改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音樂文化。在古代,弦樂器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樂器,而琴弦的材質和張力會影響音樂的演奏效果。因此,人們把人對外界的反應比喻為琴弦,形容人對外力的反應非常敏感,像琴弦一樣隨之變動或動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連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意見總是應弦而倒,缺乏獨立的判斷力。
2. 這個領導對外界的批評總是應弦而倒,沒有自己的主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一個弦樂手在演奏琴弦時,根據外界的力度和節奏來調整弦的張力,產生不同的音調。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應弦而倒”表示對外界影響敏感、隨之變動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音樂和樂器文化,以及其他類似成語的用法和故事起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的情緒總是應弦而倒,看到別人哭他也會跟著哭。
2. 初中生:她的觀點總是應弦而倒,別人一說什么她就會改變自己的想法。
3. 高中生:這個政治家的立場一直都很堅定,不會因為外界的壓力而應弦而倒。
4. 大學生:我們應該有自己的主見,而不是應弦而倒,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