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典
成語(Idiom):重典
發音(Pronunciation):zhòng d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法律嚴明,執行嚴厲,不偏不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重典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它的基本含義是指法律的嚴明執行和刑罰的嚴厲。這個成語強調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堅決性,表達了對違法行為的堅決打擊和制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重典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法律嚴明、執法嚴厲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對違法行為進行嚴懲。在社會公正、法制建設方面的討論中,也經常會用到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這個成語源于南朝梁代的一則故事。當時,梁武帝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嚴肅法紀,就曾經下令將一名貪官處以極刑。這個案件的處理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反響,人們普遍贊揚梁武帝的剛正不阿,稱之為“重典”,后來這個詞語逐漸成為了一個成語,并傳承至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對于腐敗現象一向重典,決不姑息。
2. 司法機關應該加大力度,對犯罪分子實行重典。
3. 為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我們必須堅持重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重典”這個成語的發音和基本含義。想象一個法官手持沉重的法典,嚴肅地執行法律,保護社會秩序和公正。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住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法律、司法相關的成語,如“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秋后算賬”等,可以幫助拓展對于法律和社會正義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如果我們做錯了事情,就要受到重典的懲罰。
2. 初中生:國家對于犯罪分子要嚴懲不貸,以重典保護社會安寧。
3. 高中生:在法治社會中,我們應該遵守法律,不違法亂紀,否則將面臨重典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