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伾
基本解釋
亦作“ 大邳 ”。亦作“ 大岯 ”。山名。《書·禹貢》:“東過 洛汭 ,至于 大伾 。” 孔穎達 疏:“ 鄭玄 云:‘ 大岯 在 修武 、 武德 之界。’ 張揖 云:‘ 成皋縣 山也。’”《史記·夏本紀》作“大邳”。 張守節 正義引《括地志》:“ 大邳山 今名 黎陽東山 ,又曰 青壇山 ,在 衛州 黎陽 南七里。” 漢 張衡 《東京賦》:“ 底柱 輟流,鐔以 大岯 。”按, 漢 魏 舊說以今 河南 滎陽 汜水鎮 西北 成皋 故城所在之山為 大伾 ; 唐 以后以今 河南 浚縣 城東 黎陽東山 為 大伾 。
成語(Idiom):大伾
發音(Pronunciation):dà j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多勢眾,力量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伾是由“大”和“伾”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大”表示大的、眾多的意思,“伾”表示人力。大伾形容人力眾多,力量強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伾常用于形容人多勢眾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團隊、群體或者人數眾多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伾的故事起源于《左傳·襄公十二年》。當時,晉國的襄公準備討伐鄰國魯國,但是他的大臣們對此表示擔憂,因為擔心魯國實力強大。襄公回答說:“大伾之車,無藉翰之舌。”意思是說,人多勢眾的隊伍,不需要依靠雄辯的辭令。從此,大伾成為形容人多勢眾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伾屬于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大”和名詞“伾”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團隊大伾,一定能完成任務。
2. 在選舉中,他憑借大伾的支持獲得了勝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大伾”與“大家”聯想起來,表示人多勢眾,力量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于大伾的成語,如大有作為、大器晚成等,來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大伾,一起努力學習吧!
2. 初中生:我們足球隊大伾,一定能夠贏得比賽!
3. 高中生:學校的學生會大伾,組織了一次精彩的活動。
4. 大學生:社團的成員大伾,共同策劃了一場文化節活動。
5. 成年人:公司的員工大伾,合作完成了一項重要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