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喪
基本解釋
◎ 主喪 zhǔsāng
[officiate at funeral] 主持喪事
詳細解釋
(1).主持喪事。《禮記·雜記下》:“姑姊妹,其夫死而夫黨無兄弟,使夫之族人主喪,妻之黨雖親,弗主。” 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上:“ 元佑 初, 司馬公 薨, 東坡 欲主喪,遂為 伊川 所先。”《明史·禮志十三》:“ 穆宗 母 杜氏 ,三十三年薨。禮部言:‘宜用 成化 中 淑妃 紀氏 喪制。且 裕王 已成婚,宜持服主喪,送葬出城。’”
(2).指喪主。《南史·齊文惠太子長懋傳》:“尋《禮記·服問》:‘君所主夫人、妻、太子嫡婦。’言國君為此三人為主喪也。”《明史·禮志十四》:“百官入,就殯前位哭,主喪主婦以下皆哭。止哭,再拜,主喪以下答拜。班首詣喪主前展慰畢,百官出,喪主拜送,杖哭而入。”
成語(Idiom):主喪
發音(Pronunciation):zhǔ s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某一事件或局勢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或事物遭受重大損失或失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主喪是由名詞“主”和動詞“喪”組成的成語。其中,“主”表示主要的、重要的,而“喪”表示損失或失敗。主喪這個成語的含義是在某一事件或局勢中,擔當重要角色的人或事物遭受到嚴重的損失或失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主喪常常用于形容某個重要的人或事物在某個事件中遭受到重大損失或失敗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商業上的失敗、政治上的挫折、個人生活中的重大失意等。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失去了主導地位,或者一個政治家在選舉中遭受了慘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主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魏公子列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講述了魏國的公子列因為貪圖權力,與國君爭斗,最終導致了魏國的滅亡。這個故事中的公子列就是主喪的典型代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喪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主”是名詞,表示主要的、重要的,而“喪”是動詞,表示損失或失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次戰爭中,我軍損失慘重,可以說是主喪了。
2. 他在這次競選中敗得很慘,可以說是主喪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主”字與“喪”字進行聯想來記憶。想象一個重要的人或事物,突然遭受到嚴重的損失或失敗,這個形象可以幫助你記憶主喪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了解其他含有“喪”字的成語,例如“喪盡天良”、“喪家之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籃球隊在比賽中輸得很慘,我們算是主喪了。
2. 初中生:這次考試我考了零分,可以說是主喪了。
3. 高中生:他在申請大學時被多所學校拒絕,可以說是主喪了。
4. 大學生:這個項目我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最終失敗了,可以說是主喪了。
5. 成年人:他在創業過程中投入了所有的積蓄,但最終破產了,可以說是主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