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煙
基本解釋
◎ 云煙 yúnyān
[cloud and mist] 煙氣和云霧,形容虛無飄遠的東西或事物
云煙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傳》
出沒于云煙。——明· 顧炎武《復庵記》
英文翻譯
1.cloud and mist
詳細解釋
亦作“ 云煙 ”。1.云霧,煙霧。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舉頭仰望兮空云煙,九拍懷情兮誰與傳。”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詩:“宮陛多巢穴,城闕生云煙。”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四折:“對著這煙波漁父國,還想起風雪酒家天,見了些靄靄云煙。” 瞿秋白 《餓鄉紀程》六:“遠望一角海岸,白沙青浪映著朝日,云煙繚繞,好似擁出一片 亞洲 大陸的朝氣。”
(2).比喻眾多。 唐 李白 《古風》之四六:“王侯象星月,賓客如云煙。”
(3).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宋 辛棄疾 《西江月·示兒曹以家事付之》詞:“萬事云煙忽過,一身蒲柳先衰。” 明 吳承恩 《賀留翁太丈七十壽詞》:“及夫世事改矣,夙心灰矣,目前萬幻付之云煙。”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十三:“出事公卿溯戊寅,云煙萬態馬蹄湮。”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荊宜施鶴光復記附錄》:“雖得萬乘卿相, 鄧氏 銅山,亦不過 邯鄲 一夢,頃刻化作云煙。”
(4).比喻松林。 唐 張祜 《題小松》詩:“何處劚云煙,新移此館前。” 宋 陸游 《莊器之作招隱閣項平父諸人賦詩予亦繼作》:“一窗蘿月禁春瘦,萬壑松風撼晝眠。我亦尚嫌林谷淺,因君更擬劚云煙。”
(5).比喻揮灑自如的墨跡。 唐 杜甫 《飲中八仙歌》:“ 張旭 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宋 蘇軾 《次韻答滿思復》:“紙落云煙供醉后,詩成珠玉看朝還。” 元 劉因 《米元章<云煙迭嶂圖>》詩之一:“苦心只辦云煙好,不救人呼作 米狂 。”
見“ 云煙 ”。
成語(Idiom):云煙(yún yān)
發音(Pronunciation):yún y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煙霧繚繞的樣子,比喻事物隱約不清、虛幻不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事物模糊不清,虛幻不真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景物、情感或思想等抽象事物,表示模糊不清、不可捉摸的意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楚懷王的寵臣曹沫,因為口才出眾,被寵幸于王朝。曹沫有一次在王面前說:“臣以為世上最美的女子,應該是那些在煙霧中隱約可見的女子。”于是,人們就用“云煙”來形容那些美麗而難以捉摸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云煙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云”和“煙”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那個夢境中的美景如同云煙般虛幻。
2. 他的承諾只是一陣云煙,不可信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云煙”想象成煙霧彌漫的云朵,以幫助記憶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云霧彌漫”、“云遮霧罩”等,進一步豐富對于形容事物模糊不清的表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天空中的云煙像棉花糖一樣柔軟。
2. 小學生:我在夢中看到了一片美麗的云煙。
3. 初中生:他的承諾如同云煙,一轉眼就消失了。
4. 高中生: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云煙,我們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5. 大學生: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我們要警惕那些美麗而虛幻的云煙。